什么是咪头?

“咪头”通常指的是麦克风(Microphone)的简称。在电子设备和音频领域,麦克风用于捕捉声音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。麦克风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,如录音、电话通话、视频会议等。

常见的麦克风类型:

  1. 动圈麦克风(Dynamic Microphone)
  2. 电容麦克风(Condenser Microphone)
  3. 驻极体麦克风(Electret Condenser Microphone, ECM)

动圈麦克风(Dynamic Microphone)

  • 工作原理:动圈麦克风内部有一个轻质的振膜(diaphragm)和一个固定在振膜上的线圈。当声波振动振膜时,线圈随之运动,在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。
  • 特点:耐用、抗噪能力强,适合现场演出和乐器录音。

电容麦克风(Condenser Microphone)

  • 工作原理:电容麦克风内部有两个电极板(一个固定,一个可移动)。声波使可移动电极板振动,改变两个电极板之间的距离,从而改变电容值,产生电信号。
  • 特点:灵敏度高、频率响应好,适合录音棚录音和高品质音频录制。

驻极体麦克风(Electret Condenser Microphone, ECM)

  • 工作原理:驻极体麦克风也是一种电容麦克风,但其电极板之一使用驻极体材料,不需要外部电源即可工作。
  • 特点:体积小、成本低,广泛应用于手机、笔记本电脑等便携设备。

咪头选型推荐

  • 机芯智能定制咪头6027电容麦,直径6MM,高度2.7MM,电流0.5ma,灵敏度-27dB,信噪比75,2.0端子+双绞线60mm。
  • 咪头线设计尽量短,尽量不要大于100MM,如果一定需要加长引线,请使用双绞线或者屏蔽线来防干扰。
  • 咪头电流0.1ma到0.5ma,管芯选好一点的,有条件可以用进口的,咪头灵敏度推荐在-32dB到-25dB范围内选型,信噪比70以上。
  • 现阶段国内市场咪头参差不齐,很多规格书和产品实物参数不符,选型务必参考厂家实力,有出厂检测,还有长期供货能力等问题。
  • 具体根据用户使用场景或者环境测试为准。

咪头常见问题

  1. 反接问题
    模块是单端结构,咪头极性反接时,咪头是没有接收性能,会出现灵敏度下降甚至不识别情况,所以咪头务必按照正常正负极接线。
  2. 延长问题
    咪头都是线越长干扰越严重,线长100mm(10cm)内基本没区别,线长超过100mm(10cm)咪头要加屏蔽线减小干扰。
  3. 电源问题
    模块供电不足或者不稳都会造成识别灵敏度下降、识别失灵等问题。
  4. 并联问题
    咪头并联电流减小会影响拾音性能,不是一个合理的方案,有问题情况下,问题会比较分散且难分析原因,不建议使用此方案。

外壳或者结构影响

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,别把咪头放进密闭空间里面,结构开孔和咪头固定有设计参考,可以问客服要资料。
需要覆盖防水膜类的产品,防水膜选型也要考虑咪头使用要求,此类型产品要采购质量好的,别用太廉价的防水膜。

单麦和双麦区别

  1. 硬件成本
    单麦:成本较低,因为只需要一个麦克风。
    双麦:成本较高,需要两个麦克风,并且可能需要更复杂的电路设计来支持双麦工作。
  2. 噪声抑制能力
    单麦:噪声抑制能力较弱,容易受到环境噪声的影响,尤其是在嘈杂环境中。
    双麦:具有更好的噪声抑制能力。通过两个麦克风采集声音,可以利用波束成形技术(Beamforming)来增强目标声源信号,同时抑制背景噪声。
  3. 方向性
    单麦:通常是非方向性的,即对所有方向的声音都敏感。
    双麦:可以通过算法实现方向性拾音,例如指向性麦克风阵列,可以更好地捕捉特定方向的声音。
  4. 应用场景
    单麦:适用于相对安静的环境,如室内会议、智能家居等。
    双麦:适用于嘈杂环境,如户外采访、车载语音识别等。
  5. 复杂度
    单麦:系统设计相对简单,处理算法也较为简单。
    双麦:系统设计复杂,需要处理多个麦克风的同步问题,以及更复杂的信号处理算法。
  6. 性能
    单麦:性能受限于单一麦克风的拾音能力和环境噪声。
    双麦:性能更好,可以在更多场景下提供更清晰的语音输入。

双麦设计注意事项

双麦克风的产品,结构上需注意两个麦克风保持同向,即两个麦克风的中心轴线平行且方向相同。
如果要做TDOA(声源定位)功能,安装时需注意区分左右麦克风,不可对换安装。

哪些模块支持双麦?

CI-03T、CI-33T、SU-32T。

作者:admin  创建时间:2024-09-26 19:07
最后编辑:admin  更新时间:2025-01-22 09:27